四千零六十六章 大家理想中的未来海军是什么样?-《军工科技》


    第(1/3)页

    在实际应用层面,现有框架的优势更为显著。

    比如某新型主力驱逐舰完成中期维修时,若安装全新能源系统,需切割甲板、重布管线,甚至调整龙骨结构,工程规模巨大。

    而新型模块采用“即插即用”设计,仅需打开设备舱密封门,通过吊装导轨推入,舰员培训时间从半年锐减至两周。

    再者,从零开始的技术还面临“供应链黑洞”风险。如某国新型隐身涂料,实验室表现优异,但量产时因稀土元素配比问题,导致涂层开裂,项目拖延三年。

    国内研发的模块,其石墨烯电极生产设备基于现有半导体产线改造,供应链风险降低90%,这在战时动员阶段意义重大。

    此外,算经济账同样清晰。

    全新系统研发成本通常是渐进式改造的3 - 5倍,以“福舰”综合电力系统为例,研发投入超200亿,而新型模块利用现有技术储备,成本控制在30亿以内。

    军方得以采用“小步快跑”策略,分阶段迭代,将风险拆分为可控的“技术台阶”。

    最后则就是历史经验教训,早在18年,某型无人机因采用全新飞控系统,首飞时振荡失控,调查发现是软件底层协议与传统导航系统不兼容。

    因此,新型模块特意保留与现役作战管理系统的RS - 485通信接口,确保“老系统能认新模块”,这种“向后兼容”思维至关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对于吴浩所提出来的这种‘渐进式创新’思路非常欣赏和推崇的原因了。

    “那么现在咱们重新回到最初的问题上面,未来的海军的定位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待众人讨论了一会儿,坐在首座的领导看着在场众人提问道。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寂静,只听见空调出风口的轻微嗡鸣。

    首座领导的问题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众人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会议桌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条纹,仿佛为这场关于未来的探讨铺上了时间的刻度。

    总工程师李建明率先打破沉默,他扶了扶老花镜,目光投向墙上的世界地图,然后说道:“既然大家都这么谦虚,那我来说说我理想中的未来海军。

    我理想中的未来海军,应该是‘全域感知、智能决策、精准打击’的立体作战体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