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郭鸣华发现,这就是契合自己心思的剧本,具有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基因,又有现在年轻人喜欢的冷幽默。 郭鸣华立即把这份手稿划入了优等备选稿。 选稿一个多月之后,他又召开了研讨策划会,敲定最后要签约的稿件。 最后,共有十部稿子入围,成为他们影视库里的存稿,腊梅那一部剧本则优先定于今年开拍。 只是郭鸣华万万没想到,写出让他心动剧本的作者竟然是个高三的学生。 不会是剽窃的吧? 不会是冒名顶替的吧? 郭鸣华在和腊梅通电话后,心里一顿乱响。 飞机落地,打上出租,来到容远县,联系上了吴启智,最后当腊梅出现在他眼前时,郭鸣华顿时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或许太偏颇了。 腊梅,一个新概念作文大奖赛一等奖的获得者,能够主动放弃末名湖大学保送生资格的女学霸,怎么可能会在这事上作假? 只能说一句,华夏人杰地灵,她就是天才! 天才这种事,在米国他也不乏见到,比如他有个同学就是棒球天才,高中之后一路开了挂,进入了国家棒球队,如今是举世闻名的棒球明星。 如今年入几百万的美金,是他望尘莫及的高度。 以前郭鸣华想到这位天才同学的成就,总觉得高高在上,不可企及,不过如今拥有了腊梅的剧本,再看看这么年轻的天才编剧,郭鸣华忽然觉得,她那位同学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了。 至少,只要他和腊梅签下合同,拍出这个剧本,他的声望就会迅速在华夏大地上崛起,足以超过他那只有一亿多民众支持的同学。 “你好,腊梅同学,百闻不如一见,你真的比我想象中的年轻太多了。” 郭鸣华找了个咖啡厅和腊梅父女畅谈。 “你好,郭先生,你也比我想象中的年轻。” 腊梅以为郭鸣华会是一位虽然年轻,但至少三十岁以上的偏中年男子。 没想到对方才二十八岁,戴着金丝边眼镜,穿着薄款的定制西服,温文尔雅,而且身上有一股说不出的气质,和如今大部分国人的土气略显不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