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别避重就轻啊,婚书没有,就不算成婚,你没有婚书,可是我可有员工合同,她现在是我的员工,身为老板,我对每一位员工都要负责,现在你来我门前闹事,影响我生意,败坏我员工名声,我去报官,如何不可!” 清瑶就不带惯着这家人的,说报官便当真报官,正好杀一儆百,也凝聚了员工的归属感。 那一家被骑虎难下,一看清瑶当真喊人去报官,顿时萌生了退意。 俗话说,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就算进了门,官字两张口,上说有理,下说也有理。 王氏家大业大,自家根本斗不过,还不是人家说什么是什么。 一家人里顿时互相埋怨上了,男的埋怨女的为什么要顶嘴,女的埋怨男人为何让自己出头。 亲戚们也怨,本就是来充当个人数,立立威,哪知道人都立到衙门里边去了。 王耀祖进府衙已经熟门熟路了,他总算知道,自家少爷为什么让他把花国所有的律法全都背下来了。 想整人,都不用犯人口舌,直接按律宣读,用少爷的话来说专业,省时间,还替知府解决了麻烦。 知府很满意,当堂便定了那家的罪,旁观的人群没有觉得不对的。 不过这家人也没犯什么大错,扰乱阳城治安,但是又不至于处死,就判了个做苦役一年以儆效尤。 这事就这么落幕了,以后想来闹事的,或者想欺负王氏员工的都要思量一番。 清瑶不单不觉得这事麻烦,还觉得这事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也让她看到培养自己人的重要性。 不如就资助寒门的书生? 也减少部分心歪的书生去娶什么富商小姐,等富贵了又嫌弃正妻是商户人家的事发生,何乐而不为呢。 说干就干,清瑶就喊王耀祖去书院调查哪个品性好,自己能否资助一番。 王耀祖那张毁容的脸上都能透露出哀怨。 他已经连轴转好几天了,各个工厂的账目都堆积如山,他抽空出来打个官司已经是耽误好久了…… 清瑶也忙啊,哥俩好的拍了一下王耀祖的肩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