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战龙在野-《木匠皇帝的自我救赎》
第(2/3)页
孙承宗知道老熊很快就是太国丈了,非常客气的解释道:
“寒冷对于双方来说是相同的,在圣上眼里建虏已是砧板上的鱼肉,他想用这个机会检验新军的野战能力,唤回太祖高皇帝的雄风。”
为争取时间,孙承宗连夜带领袁崇焕、秦良玉、陈策、戚金等各路新军前往抚顺,黄得功和曹文诏的两支勇卫营作为机动部队游曳在大军附近,自行寻找战机。
由于熊廷弼攻曾攻陷过抚顺,很多建筑被焚毁,城墙也坍塌的不成样子,所以皇太极在这里并没有投入太多的兵力防守。炮兵一轮齐射,城门便被炸开,满桂率领的朵颜三卫如同猛虎下山一样嗷嗷的往里面冲,光是气势就已经压倒了女真守军,只能负隅顽抗等到战死那刻。
皇太极见明军突然进入抚顺,还以为是明朝皇帝的一计昏招,果断动员大军掉头围攻孙承宗部。双方剑拔弩张,各自严阵以待,还未进行决战皇太极便命大军赶紧往萨尔浒一带撤退,因为熊廷弼的十万大军已经出城,一旦两面夹击自己绝对讨不到什么好。
与此同时,左战也悄悄的从天津渡海,到达营口后更换战船沿河而上。站在甲板上背手而立,气定神闲,与戚昌国和俞定边聊起父辈的一些事情,迎风念道: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多是横戈马上行。”
这首《马上作》乃大名鼎鼎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所作,让人脑海中浮现出一位为国为民而南征北战的英雄形象,只见他一身虎胆满腔热血,驰骋在大明江山的边关。
戚昌国听皇帝吟诵父亲的诗,不禁有感而发,说道:
“这是父亲当年北上抵御鞑虏时所写的《马上作》,那时臣就在他的身边,可惜虎父犬子,体会不到他的那份壮志豪情,只能心向往之而身不能至。”
左战知道戚昌国是羡慕那些在前线的将军,所以将新组建的虎贲军和羽林军交给他和俞定边指挥,亲率两万精锐跨海作战。这是当年熊廷弼三方布置的一部分,也是左战试验跨海登陆作战的一次尝试。
听完戚昌国的感慨,左战认真的说道:
“戚少保和俞将军一生南征北战,是国家的功臣,民族的英雄。可惜他们得到的功名太少了,朕希望你二人能继承父辈的遗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