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铁马秋风-《木匠皇帝的自我救赎》
第(2/3)页
目前李如柏所率的十万朝鲜军队已攻陷牛毛寨,不日便可从赫图阿拉方向逼近皇太极的大营,所以我们要在正面给予皇太极足够的压力,防止他南下袭击李如柏部。”
说完,领着众人到沙盘前,继续说道:
“熊将军从右面攻击,孙将军从左侧进攻,朕的虎贲作为奇兵自行寻找机会参战,三日内击溃皇太极的防御阵地,将建虏全部赶至萨尔浒,在这里朕要拿他们的人头祭奠十万明朝英灵。”
左战的安排也是先前的作战计划,只是多出了一支虎贲和羽林作为奇兵使用,所以并不需要重新调整。很快孙承宗就将几十门吕宋大炮搬到皇太极的右翼,炮弹就像冰雹一样呼呼啦啦的砸了过去,一时人仰马翻。
这一幕皇太极在中军阵前看的清楚,第一次领教了什么是炮兵齐射,众将官早已吓得面色灰白,哪里还有勇气请战。皇太极眼见军心动摇,当即下令道:
“明朝的火器笨重,装填间隔长,我们只需要绕开他们的射程就可以了。由二贝勒代善和岳托率领正红、镶红两旗攻击明朝皇帝的中军大营,迫使明朝各部回援,本汗率其余部众逐个歼灭明军的增援部队,只要抓住明朝的小皇帝,一战便可定乾坤。”
此时皇太极已经听说左战是故意放在代善的,双方还有书信来往,虽然他怀疑这是明朝皇帝的反间计,但他与代善、岳托的隔阂是的确存在的,所以派这爷俩当炮灰再合适不过了。
八旗兵的调动左战瞧的明白,这是努尔哈赤那招围点打援,心想就不能换个新鲜点的打法吗?这场决战未免也太过儿戏了,估计皇太极也是黔驴技穷,找不到别的好办法。于是暗中召见曹文诏和黄得功,让他们避开代善和岳托的主力,直插皇太极左翼,只要皇太极的中军出现混乱,他便命全军直扑上去。
为了暂时牵制住代善和岳托的骑兵,左战命戚昌国、戚兴国、俞定边严守阵地不得出战,利用火器的优势进行阻击。代善早在义州就吃过这种火器阵地的亏,不敢轻兵冒进,这让皇太极更加确信代善已经投靠了明朝。
皇太极的变化并没能逃过左战的眼睛,此时他就像等待猎物出现的头狼,冷静的观察着四周的一切。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指挥上万人作战是很难的,这十几万人可不是去操场做广播体操,需要不停的穿插调动,一旦让对手抓住破绽就会全军溃败。
做到这些只是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取胜就要快速调动不同的兵种攻击敌人不同的阵地。玩过三国群英传的书友应该知道,冷兵器时代有很多兵器,除了戚继光把十几种兵器组成一个方阵,大部分军队都是按兵器组成不同的兵种,兵种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你要让拿着长矛的步兵去冲击敌人的弓箭阵地,估计是肉包子打狗。这也是为什么左战到了前线仍然让孙承宗和熊廷弼负责大军的指挥布阵,他的这点军事素养还不足以胜任指挥官。
双方相持不下,黄得功和曹文诏的一万勇卫营却悄悄的出现在皇太极中军大营的左翼,两人就像虎入羊群一般的俯冲到皇太极面前。右翼的熊廷弼见建虏中军大乱,立刻命令全军发起总攻,十几万人朝着皇太极的大帐冲了过去。
皇太极见状知道这是强奸不成反被日,果断的放弃了已经做了“叛徒”的代善父子,带着正白、镶白、正黄、镶黄四旗往萨尔浒撤退。左战见皇太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还能有序的指挥撤退,八旗兵更是如同旋风般消失在他的面前,暗自感叹什么时候自己才有这么优秀的骑兵,随即拔出宝剑,指着皇太极逃跑的方向喊道:
“儿郎们,随朕冲锋,活捉皇太极!”
众将还没反应过来,左战已拍马跑出去十几丈远,虎贲和羽林见小皇帝如此勇猛,纷纷策马扬鞭发起反攻。夹在中间的代善父子可就惨了,他们见皇太极已经跑了,知道这是中了明朝的反间计,正犹豫不决中只见明军不要命的往前冲,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自己的阵型就被分割成几块,想下马投降也没人搭理,想跑又没地去,真是旷古奇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