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金元霸权-《木匠皇帝的自我救赎》


    第(2/3)页

    此时镇守过马六甲海峡的蒋德璟已被调入内阁,名义上在户部挂了个左侍郎的头衔,其实就是他吸纳了一批德意志匠人,这才让朱由校下决心铸造银元。他见底下人各怀鬼胎,皇帝磨刀霍霍,知道这事闹大了对谁都不好,说不定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自己,赶紧上前跪地说道

    “圣上高瞻远瞩,洞若观火,一语就道破了大明商贸中潜伏的危机。如果由朝廷统一铸造新式的金币、银元、铜钱和大额的票据,不仅能够杜绝白银泛滥、盗采成风,还可以方便买卖的交易,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只是铸币模具的效率太低,几年内也无法满足国内的货币需求,除此之外朝廷还要在各州府设立银行方便人们兑换、汇款、借贷,怕至少要五年的时间才能成熟。”

    蒋德璟原本是地方上的一名末流小吏,很早就被朱由校调入军机处负责新军的筹建和四卫营的整顿,后来他又屡建战功成为皇帝的心腹。眼见他红极一时,身边攀附之人熙来攘往。好在他尝尽一朝成名天下知的风光后,并没有忘记穷在闹市无人问的苦楚,回到京师后说话办事滴水不漏,为人又非常低调,深得朱由校的青睐。

    众人听他说的有鼻子有眼,知道此事早就思虑成熟,今天只不过是下发通知罢了,谁再出面反对就是跟皇帝过不去。这些年朝廷在不断的洗牌,最终形成了君权绝对统治的局面,内阁、军机处、司礼监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一切裁决都归于皇帝一人之手。现在谁还敢公开和皇帝唱反调,那无疑自寻死路。

    朱由校见众人沉默不语,自己也在心里盘算蒋德璟的建议,要推行新的货币制度必须先要弄清楚市场的需求。按照现代经济学原理的讲解,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等于商品的平均价格乘以商品数量再除以货币流通速度。目前大明境内的手工业发展迅速,蒸汽动力带来的技术革命可期,将来中国制造必然会销往世界各地。只是一下子斩断了地方的财源,势必会激起他们的联合抵制,届时不但会影响新币的推广,还会动摇中央的统治力。为此朱由校决定先试用一部分新币,与现行货币共同流通,时间会替他消除一切阻力。

    此时皇极殿内静谧的可怕,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那阵安静。徐光启作为东学西渐的领军人物,这些年不但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著作,还为皇家社会科学院吸纳了诸多欧洲精英。他见皇帝坐在上面一言不发,知道此事不可急于求成,赶紧上前说道

    “圣上,蒋大人的建议非常稳妥,老臣亦同意他的观点。目前建造铸币厂所需的技术和人才储备已经满足,但要大规模的铸造新币还需三到五年的时间,而且要防止盗印的情况,一些技术细节还需要完善,请圣上明鉴。”

    朱由校明白徐光启的意思是要等蒸汽冲压机投入实用,示意他退到一旁,转头向魏忠贤问道

    “你在江南设置的钱庄进展如何?”

    当初魏忠贤前往江南整饬盐道的时候,朱由校就命他同时设立钱庄方便银两兑换。此人不但捞钱是把好手,理财持家也是拔尖的人物。经过数年的经营,内务府的钱庄已经渐渐取代了那些私人钱庄,成为汇通天下的先行者。

    听到皇帝的问询,他急忙附耳低声说道
    第(2/3)页